由四名国家大呼拉尔议员及政府部长组成的工作组,联合南戈壁省政府办公室,于2025年3月25日在达兰扎德嘎德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修订讨论会。会议邀请了议会工作组成员、地方政府机构、私营企业代表及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堪称一次“新颖”的尝试。
国家大呼拉尔和政府计划在年内修订《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财产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法》(以下简称《采购法》)。此次修订首次选择从南戈壁省入手,广泛征求公众、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意见。与以往议会和政府仅向民众介绍已通过的法律不同,这次工作组带着“我们计划这样修改法律,你们有何建议?”的开放态度深入地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姿态。
南戈壁省是蒙古国经济的支柱区域,拥有大型矿业企业和多个边境口岸,经济地位举足轻重。2025年,该省预计为国家预算贡献1.769万亿图格里克,远超其他省份。政府采购在地方财政中也占据重要比例。据统计,今年该省计划开展4000余次招标和采购,数千家企业将通过这些项目承接业务并纳税。因此,议会和政府选择从南戈壁省启动修订意见征集,并在首次讨论会上倾听地方声音。
这部被公众俗称为“招标法”的《采购法》自颁布以来问题频现。现行评选机制过于强调最低价格,忽视质量与标准,导致一些“纸面公司”或与权力人物关联的企业轻易中标,公平竞争受限,最终损害政府服务质量,使公众利益受损。尽管上届议会曾尝试修订,但效果不佳,公众批评不断,立法者亦承认问题尚未根治。
现行法律下,商品、工程和服务采购流程复杂,投诉处理周期过长,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不满。例如,在达尔汗乌拉省,一家医疗机构计划采购心脏支架植入用血管造影设备,却因落标企业投诉而导致采购搁置,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权益受损。此类案例并非个例。
此外,法律修订的另一动因是公务员因参与招标而面临刑事风险的案例日益增多。根据《刑法》第22.1条“滥用职权”,招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的公务员稍有争议便可能被追责甚至判刑。许多人认为,公务员因履行职责而遭受惩罚并不合理。讨论会上,与会者普遍指出,现行法律不仅对采购各方存在不公,还对负责执行的公务员造成负面影响。
为此,新修订的《采购法》应兼顾提升采购质量与效率,同时保护参与采购的公务员免受不当追责。政府工作组副主席、“20分钟城市”国家委员会主席拉·额尔登布伦强调,修订需基于更广泛、深入的研究,而非仅依赖表面文件作出决策,力求实现公平与高效并重。
近年来,有建议提出引入人工智能优化招标流程,以减少人为干预。通过基于数据和市场信息的人工智能评审机制,投标评估不再仅依赖书面材料,而是综合市场价格、质量标准等因素,确保评选结果更公正合理。这一思路在讨论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议员钢巴特尔表示,本届议会82名议员均为新当选,相较以往更少受利益牵绊,也更愿意倾听民意。他强调:“好的法律应植根于公众意见和现实实践。”过去,每次政府招标完成后,社会上常流传“这是某议员的公司”或“这是某部长亲属的企业”等传闻,甚至不乏政商勾结的证据。然而,法律制定者往往未受追究,反而是按其标准评审的企业被指控违规。因此,他主张法律应在起草阶段就广泛征求意见,而非通过后再强加于民。
在本次讨论会上,公众和企业提出了多项建议,希望纳入修订草案,包括:
- 将招标争议裁决权下放至地方政府;
- 评估投标企业时,更多关注其实力和能力,而非仅看运营年限;
- 缩短药品和医疗设备招标流程时限;
- 要求地方政府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审查和认证。
这些建议反映了地方对采购改革的迫切需求。讨论会表明,只有在法律起草阶段充分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才能避免“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制定出真正契合社会需求的法律。
此次南戈壁省的讨论会不仅为《采购法》修订拉开了序幕,也为蒙古国立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范例。通过从地方出发、以民意为本的修法路径,国家大呼拉尔和政府展现了对提升治理能力、优化经济环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