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临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存在的问题已得到充分讨论并最终解决。经过8年的努力,双方将在未来几天正式签署该协定。
去年12月,蒙古国内生产商、企业及国家工商会联合反对该协定,指责其内容和产品清单不明确,并批评签署过程过于仓促,导致政府暂时推迟协定。
此次谈判据称已解决所有争议,但具体改进和调整细节尚未公开。目前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协定将对375种商品实施零关税政策,但其他细节仍不明朗。
据分析,该协定预计仅对蒙古9%的出口产生积极影响,而进口可能增加25%至30%,这可能在未来几年加剧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平衡风险。
2024年,蒙古对外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突破250亿美元。其中,煤炭出口表现强劲,收入达140亿美元,但进口额也激增至110亿美元。
今年,由于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且出口受阻,若进口进一步增加,将对经济造成更大压力。蒙古亟需开发除煤炭外的新出口支柱产业。
此前,政府提出发展农业强国目标,推动肉类、羊绒及耕作等领域发展,通过大规模贷款支持相关项目。例如,“粮食革命”计划两年内发放了12亿美元贷款。然而,这些优惠政策的实际成效尚待验证。目前,蒙古正日益巩固其“进口国”地位。